Carney的分析是,有一位有资质的从业人员,对于谷歌比价公司的推进自然是大有益处。而且Stechbart加入CoverHound也算是为两家公司牵上了线不是,谷歌就不是在行业内孤军作战了,而是有一个保险代理机构来指点迷津,说到业内的资源和熟知方面,自然还是业内的公司更有优势。而且嘛,山景城离旧金山也不远,交流起来,不要太方便。 华尔街日报则是直接向CoverHound负责保险解决方案的总裁Greg Isaacs进行求证,Isaacs确认了Stechbart已经获得执照的消息,不过并没有透露两家公司是否在合作以及合作的具体内容,只是单纯表示“俺们并没有被收购”。
但是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,一位看到Carney文章的人留言表示,其实我更感兴趣的事情是,CoverHound在初创阶段是由一家名为AngelPad的孵化器投资和指导的,而这个AngelPad孵化器的创始人,恰恰是七位前谷歌员工!艾玛,这个信息量太大,且让车云菌的CPU转一会儿先。
喜忧参半 从谷歌花费的精力上来说,可以看出对于进入汽车保险业的决心有多大。而且,谷歌获得的好处很明显,一个是能够收取保险公司的佣金啊,更重要的是,从谷歌网站上购买保险,这一系列的数据就进入了谷歌的兜兜了。再加上谷歌要在车载系统上发力呐,美国的保险车联网发展顺畅,有了两方加成之后,谷歌再想做点什么,底气和实力加的不是一点两点啊。 不过,虽然谷歌准备工作做了很多,但不管是华尔街日报,还是Carney,都对谷歌的这一举措表达出了一定的担忧。
首先,一些同样是中间代理商的网站如PriceLine和Expedia一直都是谷歌的广告商,谷歌的这一步走得略有风险哇。而且,虽然说比价服务对于用户来说是有实惠了,也能够增加保险公司的出单数,但并不是所有的保险公司都会买账的。有部分保险公司对于这种信息分享小有点担心,这现在是合作伙伴啊,但是万一哪天谷歌在这个行业玩嗨了,变成直接竞争对手可怎么破? 其实这与谷歌在在线购物上面临的处境略有类似。谷歌曾经跟一些零售商洽谈,说俺们在页面上加一个购买按钮呗,让用户可以直接在谷歌的页面上进行购买,可以给你们加大销量哇,很有一部分人拒绝了,毕竟谷歌的页面他们没办法控制,害怕遇到恶意竞争并且被分流太多。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,移动端的发展给谷歌的搜索业务也增加了不小的压力。谷歌一直在致力于让搜索引擎更加垂直化,尤其是一些特别的类目上。现在很多人会直接打开亚马逊的App来购买产品,又或者直接通过Expedia的App去预定航班和酒店,就像国内,去哪儿有APP之后,还在移动端通过百度搜索来买机票的人又剩下几成呢?所以说,巨头不好当啊。 说了这么多,华尔街都找到CoverHound了,有没有直接问到谷歌捏。那必须是有的,不过谷歌发言人滴回应是,我们不会。

作者 youjia